Search

拍賣的激情過後,
不妨來看看臺北故宮的善本藏書~~

引文:
  • Share this:

拍賣的激情過後,
不妨來看看臺北故宮的善本藏書~~

引文:
立委經常質問故宮,為何館藏如此豐富,卻老是展出書畫與器物,而不見其他諸如檔案類文物展出?他舉例,如清代官員向皇上問安的請安折,台北故宮館藏就有幾千件,但特別為此設計展覽,展出這類文書實在沒有意義。展出故宮文物除了其背後歷史、文化藝術價值外,還需考慮觀展者的體驗,若是將所有藏書檔案放在玻璃櫃中展出,對於觀展民眾來說其感受可能比觀賞書畫、瓷器還要無趣。若民眾好奇、想看故宮館藏文獻檔案,近年已有數字化,可多利用故宮網站細細瀏覽。

而存放在昭仁殿的《天祿琳琅》,實為清廷皇室內廷藏書代稱,主要收藏宋代以來歷代的善本書。乾隆帝(1736-1795年在位)即位後便要求各宮殿所收藏之善本書都集中於昭仁殿存放,並為這批藏書整理書目,為首部官修善本目錄。可惜這批珍貴書本於嘉慶二年(1797年)的大火中付之一炬。今日流傳之《天祿琳琅》為嘉慶年間(1796-1820年)重新收集、續編而成,且其版本大多數皆有問題,像實為康熙年間出版,卻假稱為明版書等,除此之外,台北故宮還藏有乾隆年間《欽定天祿琳琅書目》。

古書保存大不易 台北故宮揭藏書秘辛https://www.hk01.com/%E8%A1%8C%E8%B5%B0%E4%B8%AD%E5%9C%8B/503871/%E5%8F%A4%E6%9B%B8%E4%BF%9D%E5%AD%98%E5%A4%A7%E4%B8%8D%E6%98%93-%E5%8F%B0%E5%8C%97%E6%95%85%E5%AE%AE%E6%8F%AD%E8%97%8F%E6%9B%B8%E7%A7%98%E8%BE%9B


Tags:

About author
台灣有什麼?1980年代,台灣錢淹腳目,台灣「樹小牆新畫不古」,台灣人四處點鈔搜購深藏…… 30年河東之後,台灣樹大了,牆舊了,畫已古舊,錢流改道西去,台灣還剩下什麼? 「價格」跌落之後,「價值」漸漸顯現。台灣小而美,小是我故意的;美是多元豐饒所造就。 島嶼這樣,閱讀這樣,藏書也是這樣。別人藏的是價格,我們藏的是價值;別人要的是千山萬壑,我們求的是春風似友。 作為一種知識的載體,藝術的實體,文化的微物,書籍自有其迷人魅力,藏書文化的積累,紙本書的慧命延續,此正當此時。 春風似友冊為媒。人間猶有未讀書。
古籍·展覽·拍賣
View all posts